• <table id="mqmoq"></table>
  • 首頁山東新聞—正文
    重塑和創新節慶日文化 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
    2022年03月24日 08:48 來源:中新網山東

   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,其蘊含的思想觀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規范,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精神的內核,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。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、展示出來,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的當代價值、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、展示出來。

      我國的節慶日文化是中國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,是國家和民族在悠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優秀文化,有著顯明的民族性、歷史性和傳統性。借助節慶日文化發揚和傳承優秀文化,實現文化創新和文化展示,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,是亟待解決的問題,也是勢在必行的問題。

     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全面、廣泛和深入的交流,西方的節慶日文化在中國廣泛流行,青年人熱衷于過“洋節”(包括從兒童、少年到青年,甚至是中年;從民營企業到外資企業;從商場到飯店)。外國的“情人節”“感恩節”“萬圣節”和“圣誕節”在中國越來越廣泛。而與此同時,中國人對自己節日越過越淡化、越過越沒有味道。有的中國的節日,外國人比中國過得還有形有色、有內容。對此,中國節慶日文化出現的問題可以歸納以下幾個方面:

      一是中國節日文化的內涵不是很清楚,且內容混雜,說法不一,讓人不易理解或解釋。比如說“過年”和“春節”,這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內容。一個是民間傳說故事;一個是農耕節氣文明!澳辍蹦藗髡f怪獸、兇猛異常,每到除夕,吞食牲畜傷害人命,民間又有過“年關”之說。而“春節”是指辭舊迎新,新的一年開始。又比如“寒食節”與“清明節”,有記載說“清明節”乃天氣晴朗、大地返青,是郊游踏青節;“寒食節”是祭祖,不起煙火,禁食熱食,這兩者現在是統稱“清明節”。元宵節有說是因吃元宵而得名,又有說是孝兼節,又有說是“情人節”……

      二是中國節慶日,往往是以“私家”為中心,從外向內,從社會到家庭,從大家到小家聚合,這往往與西方“洋節”的“社會性”正好相反。

      三是中國節慶日表現形式與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相關,以“吃”為主,一年的節慶日,一般是圍繞著“吃”為中心,過春節吃“水餃”,正月十五吃元宵“”,清明節吃“雞蛋”,端午節吃“粽子”,八月十五吃“月餅”。

      四是中國節慶日紀念方式單一,且固化。中國節日除以“家庭”為單位外,集體社會性活動主要在“元宵節”鬧元宵和端午節“賽龍舟”,但現在也好像“鬧不起來”!斑^“春節”鬧新春,現在好像就是春節文藝晚會“一臺戲”。其他節日一般走形式的多,內容上變化和創新不大,特別是把過春節不允許放鞭炮作為嚴令,更使節日氛圍顯的“清凈”。

      基于中國節慶文化是中國優秀文化的基礎性文化和落地生根性效能,應當深刻反省我們存在的問題,以問題為導向,采取有效重塑和創新措施,使中國節慶日文化具有當代的生命活力、承載力、文化力,需要認真挖掘和定位每一個節慶日的內涵,人性的光輝,多彩形式表述,豐富節慶日內容,賦予當代內涵,成為傳承和傳播優秀文化的平臺和陣地,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化。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:

      1.深入挖掘、準確定位中國節慶日的內涵和外延

      一個值得傳承的文化節慶日,必定有其歷史形成的背景、人文根基,有著準確的內涵和外延,有著確實可信值得寄托的人文情懷。目前,我們對節慶日的歷史淵源挖掘不夠準確,各種解釋都有,沒有形成權威性、一致性,不便于形成共識。因此,建議有關部門對中國的節慶日的內涵和外延加以挖掘、梳理和統一,讓中國的節慶日具有內容準確、豐富,形成表現正確的節日。

      2.提煉與創新,創建當代價值的中國節慶日文化

      根據傳承文化創新與當代文化需要,可就中國的節慶日重新進行重塑、提升、整合、完善,形成具有中國當代特色新的節慶日,包括節慶的名稱和內容,以及現有節慶日的分立和合并。例如是否可以將“清明節”與“植樹節”結合,將“天氣晴朗,大地返青”的郊游踏青與熱愛自然、熱愛草木 ,參加植樹活動相結合;將寒食祭祖節與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可否結合,作為“祭祖節”;或者是否把八月十五和中國“豐收節”融合。在形式上,基于確定一個節,大家都穿民族服裝,漢人穿漢服參加活動。

      3.將中國的節慶日,創建成黨群共融、官民同樂、萬民歡慶的平臺

      民俗家說:當一種傳承若干年的節慶成為符號時,其節慶模式就處在等待狀態,它會對新的時間和空間及主體虛位以待!中華民族優秀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,核心價值是中國共產黨提煉出來的,是一種升華,并且是相一致的。一是可以通過創新節日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進去,并積極參與到節慶文化中心;二是通過節慶日文化,讓黨的光輝溫暖大地和人間,體現黨群關系的“魚水情深”;三是積極鼓勵政府職能部門和干部積極參加到節慶日活動中去,一起出謀劃策,與民同樂;四是將豐富內容的節慶日活動規;、社會化,讓個人走向集體,讓群眾走向社會,從小家走向大家,走向國家,形成以人民社會化轉化。

      節慶日文化的提煉、創新,展示當代化應當是當下最迫切和最好的平臺和著力點,也是東西方文化競合的主戰場。

      (作者 王玉亮 山東省社會組織聯合會監事長) 


    YY视频,今夜无眠视频在线观看,欧美一级aa在线播放视频
  • <table id="mqmoq"></table>